鉛字,這個曾經為人類文化的承遞中曾扮演重要角色的她,在不敵時代洪流的淹沒下,即將掩去身影,日星鑄字行就是以保留甚至為她尋求新的生命姿采為使命而自居的園丁。
民國五十七年,日星鑄字行的創始人張錫齡先生,抱著滿腔的雄心攜妻帶子搬離內湖故鄉,來到當時的台北後火車站太原路附近,原本的計劃,是 和友人合夥開辦印刷廠,可是事與願違,因為機器交期的延誤,和其他種種因素,在陰錯陽差下勉強的開起鑄字行,因為鑄字行是非常需要資本的行業,機器設備和 銅模這些硬體之外廠房規模也是考量因素,且在當時台北市已有中南、協盛、普文,等幾大廠各霸一方,市場非常的飽和及成熟,而張錫齡先生可說是白手起家,舉 債興業,再經合夥人的失信,處境簡直是雪上加霜,也不被眾人所看好。
雖身處逆境,但是張錫齡先生秉持著過人的毅力和勤奮,和妻子張林瓊雲女士,胼手胝足,點點滴滴打下屬於他們局面和江山。當時以北台灣而言,萬華一帶可說 是印刷的重鎮,舉凡原物料及周邊產業或代工的都偏聚集散於此,張錫齡先生有鑒於此,知道以自己的財力和客源,如果在萬華營業,雖能收集市之便,相對的也是 自曝其短,是毫無存活的空間,所以他另闢戰場,鎖定北門以北的廣大地區為目標市場,加上他多年從基層出身,熟悉印刷廠的流程及需求,以快速親切來滿足客 戶,也為他的事業奠下了初基。
但是這創業的第一步的確是非常辛苦的,在資金極為匱乏的情況下,張錫齡先生以且戰且走的方式經營,先向製造鑄字機的大妻舅林茂忠先生先賒購了一台鑄字機,從最常用的五號鉛字開始製造販售,同時也透過三妻舅林茂國先生的介紹,去斗六批了一些外號字(就是非五號的標題用字)開 始銷售,靠著些許老同事、舊朋友的支持,就這樣篳路藍縷艱辛的邁開創業之路,其中也有過不為人知的酸楚,因周轉短絀,在設備及貨品都非常簡陋稀少的狀況 下,夫妻倆只有日以繼夜的工作,家裡的幾個就學中的孩子,都是在鑄字機的”七、恰”節奏聲中伴眠度過,機器聲一停,就知道天將亮該起床準備上學了。
有 次難得來了個客戶要檢『二號字』,剛好缺字,因剛鑄完『五號字』字的庫存追加,工廠內已無餘鉛,可是也沒錢買,張錫齡先生幾經猶豫,只好忍痛將剛花了幾天 幾夜鑄好的鉛字,一盒盒的再倒回滾燙的鉛爐中,那種無奈和交戰,實在不足為外人道,類似的窘況在當時是常而有之的。但儘管橫逆在眼前有著許許多多的困難, 但是張錫齡先生夫妻二人還是一一的克服走了過來,所幸一年後長子介冠及長女淑惠也陸續加入工廠幫忙,肩上的擔子稍微有些分攤,只是好景不長,還不到兩年, 房東突然告知將收回房子重建開設旅館,所以希望能在限期內搬遷,這簡直就像在初晴的天空又捲起了滿天的愁雲。
有文青氣質的老闆"張介冠"和熱情活潑的老闆娘,讓我處在這個幽暗濕悶的空間裡卻頗自在。說穿了這裡就像是家工廠,沒有冷氣,機油鉛灰積滿整屋。頂上的風扇嘎嘎作響,還有幾盞吊掛的日光燈,似乎是這裡最有生氣的證明。老闆很妙,在地下室播放著大聲的音樂,下樓梯看看,地下室是個私人的lounge bar吧!轟隆的音響播放著古典樂,和幾張椅子以及牆上的歷史書籍。感覺到老闆有野心讓這份近乎失傳的刻印文化從這裡重新萌芽。老闆娘也跟我們提到了這十年經營的慘澹。這些老舊的鑄字機和乏人問津的活版鉛字印刷品根本不足以負擔整年七八十萬的房租。除了經濟上的困難,工作本身辛苦更不在話下,老闆說每次開機鑄個字,要用瓦斯加溫一個小時後,到達攝氏380度高溫才能鉛塊融化。你能想像再如此難耐的環境下工作是多麼辛苦嗎?支持老闆繼續下去的就是一份家族志業的傳承使命感吧!
這沒落的行業近期在文化人士奔走下,漸漸為人所知。文化官員和馬英九最近來拜訪過日星鑄字行,表達過中文方塊字文化的重視。(馬前陣子提出"識正書簡"時來參觀過日星鑄字行,並捐款十萬元支持活版字體復刻計畫)文化官員最近提議將日星鑄字行搬遷到【剝皮寮】與許多其他的文化產業共同在當地經營。只不過老闆娘很無奈的說,政府只是免費提供剝皮寮作為一個文化場域。但是那裡破舊的屋舍,尚須一筆可觀的裝潢費用才堪使用。而政府不願負擔這筆昂貴的裝潢整修費,因此政府的這番美意大打折扣。最近誠品書局和台北當代藝術館替日星鑄字行做了文化方面的推廣介紹,加上許多附近的大學老師同學、文化志工在背後撐腰打氣。所以日星鑄字行的經營才能繼續殘喘下去。就我所知,有些地方有販售鉛字所開發出來的紀念商品。
離去時,我挑了我的名字作為紀念,老闆娘還給我打了折扣呢!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沒落的印刷文化,並且來店裡參觀,給老闆和老闆娘加油鼓勵吧!
【店家資訊】
店名:日星鑄字行(其實門口沒有招牌,要仔細尋找)
地址:台北市太原路97巷13號
電話:02-25564626
時間:【星期一、二、四】下午5:30 ~ 晚上 7:00
【 單週 星期六 】上午9:00 ~ 中午12:00
2 意見:
你的新Banner真棒,哈哈!
谢谢分享您生活点滴,我也想分享孩子们的趣事,欢迎来我家坐坐;-)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