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呂紹嘉
貝多芬: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BEETHOVEN: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Pastorale, Op. 68
布拉姆斯:G小調鋼琴四重奏,作品25 (管弦樂版由荀貝格改編)
BRAHMS: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Op. 25, arr. by A. Schönberg
「指揮家呂紹嘉是一位擅於處理細緻差異的大師,也是一位極具天分的指揮家。」-南德日報
布拉姆斯繼承了古典傳統,是浪漫派中的古典主義者,他以超越貝多芬的成就為職志──兩位大師生存的年代前後雖未見交集,然而老布的第二號交響曲中田園的風格,卻綿密地呼應著貝老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貝多芬筆下的田園是直接的,每個樂章都特別運用文字描繪自然的一景一物,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布拉姆斯卻大開大闔地放任與遊走於自然田園的氛圍,因此二人在音樂上的傳承,不僅是型式,在精神上更有相互對應的觀照。
誕生於老布晚年的荀貝格,為了表現他承續前人的傳統,將布拉姆斯的這首鋼琴四重奏的第四樂章「吉卜賽風的輪旋曲」改編成管絃樂曲,卻是以他個人的音樂語言發出對布拉姆斯的禮讚,正如同布拉姆斯時時呼應貝多芬。由旅德指揮呂紹嘉,將這三位跨越三個世紀、卻有音樂血脈傳承的音樂家相連一起,如何切割、交揉、甚至呼應樂曲之間的脈絡,最是呂紹嘉手到擒來的爬梳功力。
第一段節目的貝多芬田園真的好好聽。完全能感受到五個樂章所要帶來的田園氛圍。第一樂章<抵達鄉村時的愉快感受>,第二樂章<溪邊景色>,第三樂章<鄉民愉快的聚會>,第四樂章<雷電,暴風雨>,第五樂章<牧人之歌,暴風雨後愉快和感謝之情>。最好聽的是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吧。尤其是第二樂章結尾時用長笛演奏夜鶯、雙簧管擔任鵪鶉,與豎笛扮演的杜鵑齊合鳴奏,腦中立刻浮現那幅涓涓流水的甜美田園景色。
第二段節目帶來布拉姆斯的音樂,我就覺得沈悶啦。不過最後的第四樂章加速直奔至燦爛輝煌的驚喜結局!真的很震撼!
20090616
NSO: 六月田園
20090524
【NSO】雙B魅力
中庸的快板
流暢的快板
迴旋曲-甚快板
布魯克納(1824-1896):D小調第三號交響曲《華格納》(1873)
中庸,更具動勢而神祕地
頗似行板的慢板
詼諧曲,甚快板
終曲,快板

芳斯瓦-費德里克‧基已在去年完成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的兩輪演出,接下來將著手進行鋼琴協奏曲全集的演奏。他表示貝多芬是他個人表演的核心作品,這兩輪演出,無論對他、音樂家或是對聽眾而言,都是難得的音樂體驗。這也讓他與貝多芬有了最親密的心靈接觸,尤其是這次演出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是貝多芬用最溫柔的G大調寫成,屆時他將以個人獨特的風格演繹出隱藏在貝多芬內心的溫柔及快樂。


20090409
【NSO旅人之歌】馳騁66號公路
馳騁66號公路......NSO旅人之歌
指揮/林望傑
小提琴/林以信
曲目:
伯恩斯坦:《康第德》序曲
蕭泰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契斯基:《紐約變奏曲》(亞洲首演)
蓋希文:《波奇與貝絲》組曲
林望傑現任聖地牙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NSO前任音樂總監(1998-2001),是《美國唱片指南》雜誌公認為當今全美最搶手的指揮家之一。
「林以信自在悠遊於樂章裡高難度的對位與雙顫音中。」-紐約時報
被譽為「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台灣最後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旅美作曲家蕭泰然,擷取台灣民謠及長老教會詩歌為他創作的靈感,浪漫、抒情、思鄉的意境是他音樂的表徵,而成為表達台灣這塊土地音樂靈魂的代表。
同樣有著聖靈灌溉、如今已高居華人與世界高峰的指揮家林望傑,揮影中的張力不僅來自對原譜的尊重、也是大師深刻的情感演繹,評價甚高。
近年在國際樂壇迅速竄起的旅美小提琴家林以信,十七歲時即獲美國「藝術家協會國際比賽」首獎與「總統學者」藝術家獎,年輕卻有下一位小提琴名家風采。
同樣都是天縱英才的忘年之交,除演出蕭泰然作品外,還將引薦他們的旅美經驗,演出美國作曲家蓋希文《波奇與貝絲》歌劇中的組曲,從「乞丐與蕩婦」的黑色愛情,帶您聆賞1920年代美國南方小鎮的叛逆風情,《康第德》序曲中領略伯恩斯坦對義大利喜歌劇速度的俐落掌控,以及馳騁於契斯基極為「都會管絃風」的紐約大蘋果「變奏」樂園。
-------------------------------------------------------------------------------------------
不知道這是第幾場NSO音樂會了。很慶幸最後還能趕上這場演出,林以信的小提琴讓人聽得很陶醉啊!如此迷人,嘴角都會泛起笑容呢!林望傑是我看過最動活潑,肢體語言最豐富的conductor了! 像個老頑童似的,舞弄整個交響樂團。
20090221
Again! It's NSO 幻想 交響
中板-甚快板
行板
甚快的快板
拉威爾(1875-1937):G大調鋼琴協奏曲(1929-1931)
歡愉地
很慢的慢板
急板
白遼士(1803-1869):<幻想交響曲>(1830)
<夢幻-熱情>
<舞會>
<田野景色>
<行至斷頭台>
<女巫的晚宴之夢>


巴佛傑目前是國際樂壇聲譽卓著的重要鋼琴家之一,演奏風格雅致,錄製的海頓作品,更被《世界音樂雜誌》選為「150張史上最佳鋼琴演奏唱片」之一。再次與 NSO攜手演出,音樂會難得地安排了兩首鋼琴協奏曲,一是巴佛傑的拿手曲目之一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另一首是恩師桑肯的鋼琴協奏曲,對於能夠演奏 這首作品,巴佛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演奏這位影響他極深的鋼琴家暨作曲家桑肯的曲目。
至於下半場曲目,由近年在歐洲迅速竄起的法國年輕明星指揮費比恩蓋柏,擔任客席指揮NSO演出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費比恩?蓋柏,出身巴黎音樂世 家,首次來台的他,最想做的事是在台北悠閒自在的走走逛逛,了解當地生活與人文、品嚐美食。對於這次與巴佛傑及NSO的合作,蓋柏表示相當興奮,他期待能 帶給台灣聽眾不同面向的法國音樂。
這個男生好像混血兒喔
20081219
NSO: 炫舞波西米亞 Dancing Bohemia
指揮/克里斯多夫‧坎沛斯崔尼(Christoph Campestrini)
長號/宋光清
布拉姆斯:《大學慶典》序曲
托瑪西:為長號與管絃樂的協奏曲
德弗乍克:G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坎沛斯崔尼指揮時,有著青春蓬勃的能量以及一種透析樂句的優秀能力。」-紐約時報
宋光清 NSO長號首席,美國當代作曲宗師盧卡司.佛斯(Lukas Foss)讚譽他的演奏具有長號獨奏家的風範。
在捷克語裏,波希米亞人即為捷克人的同義詞,捷克籍的作曲家德弗乍克,作品常寄情於土地的芬香;充滿波希米亞風情的第八號交響曲優雅動人流傳至今,讓人意外體驗斯拉夫民謠色彩的豐富與明亮度,四個樂章就像四幅美麗的音畫!
對照於二十世紀法國作曲家托瑪西的這首為長號與管絃樂所寫的協奏曲,長號的魅惑感、渲染力,則必須強而有力的帶動人的興奮情緒,由旅美的長號名家宋光清以NSO長號首席的身分獨奏此曲,音色嘹亮、威風凜凜的美國派長號特色,正可完全「炫耀」曲中華麗與歡暢無比的「圓舞曲」氛圍。
坎沛斯崔尼在與指揮大師馬捷爾、沙瓦利許、庫特‧桑德林的共事下,音樂與技巧更見焠鍊,他的出現將讓人欲睹「炫舞波西米亞」的眩動!
我的感想喔?因為坐在第三排,所以台上怎麼吹長號都一清二楚。最感觸良多的畫面就是...當宋光清把長號裡的口水瀟灑的滴在舞台上時,坐在旁邊的小提琴美女作何感想?
20081020
NSO: The forever Romeo >>意外的永康街
說要每聽一場音樂會就寫點心得,或是將獲得的音樂知識記錄下來。但是古典音樂對我來說還是太吃力了,沒辦法對於這兩個小時的聆聽經驗用最簡斂的語句描述出來。我只知道現場的音樂效果真的比聽收音機或是CD好太多了。樂曲每次在高潮結束後,我有種坐雲霄飛車的感受,好像是憋氣許久想要大口呼吸的那種舒暢感,你還會留下嘴角一抹微笑。今天或許是週末的緣故,好多人聚集在大廳參加音樂導聆。喔對了,這場主題是“愛情茱羅記“,前半場是葛令卡的<盧斯蘭與魯蜜拉>序曲以及拉赫瑪尼諾夫的帕噶尼尼主題狂想曲。後半場是浦羅柯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
本來計畫到南海路教師會館對面吃牛肉麵,沒開。又走到婦幼醫院對街看看,不好吃。繼續走到師大路吃便宜簡餐,沒興趣。轉進永康街,居然吃了一品山西刀削麵,而且比天母分店難吃許多,我不會再到永康街吃這麼普通的東西了!永康街窄巷內窩了這麼一個建案,精緻的接待處所讓人不禁按了幾下快門。
吃飽後駐足二手書店門口聆聽John Mayer的現場演唱會。悠哉的夜晚在永康街上挺著撐飽的大肚聽著John Mayer以青澀的出道模樣演唱Neon和83真是享受,突然覺得,如果有人彈著吉他,唱約翰梅爾的歌給我聽,我大概會傾心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