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uzanru

我的相片
不能只是沉默 所以應該表達

20090402

【大甲媽祖】虔誠

大甲鎮瀾宮建於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當時是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人氏林永興,為求海事順利而自湄洲媽祖廟奉請來台;來台後香火鼎盛,於是在雍正10年(西元1732年)興建小祠。到了乾隆35年(西元1770年)時,改建為「天后宮」。乾隆52年時(西元1786)將廟宇重建,由大甲「分司誠夫」宗覲庭及同鄉信徒等獻地重建,並同時正式定名為「鎮瀾宮」。
民國77(西元1988)以前,鎮瀾宮出巡進香活動都是前往北港「朝天宮」,後經鎮瀾宮董監事會決定,即年起改往嘉義新港「奉天宮」,活動名稱由舊稱的「北港進香」,改為「繞境進香」。
繞境的領域貫穿中部沿海四個縣,十五個鄉鎮,六十多座廟宇,全程約二、三百公里,分八天七夜,以徒步完成。
在大甲媽祖進香過程中,以「啟駕」、「坐殿」、「祝壽」、「割火」、「插香」、「回鑾繞境」、「添火」等七項重點儀式掀起高潮,構成進香活動的「七部曲」。
「起駕」當天下午,誦經團舉行誦經、淨轎儀式後,將進香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等先後請入轎內,大轎班人員於神轎四周護轎,哨角隊不斷吹起低沉莊嚴的號角聲,吉時一到,媽祖便起駕出發。
媽祖聖駕於第三天下午進入新港鄉,繡旗隊、三十六執事隊、哨角隊等,排列在奉天宮廟門前兩側,神轎於廟前依禮踏「大小禮」後,即快速衝入廟內駐駕「坐殿」。
翌日清晨五時起,舉行傳統的祈福及「祝壽」典禮,儀式結束後,信徒爭相拔豬毛或用刀割取豬耳朵。
第四天晚上深夜舉行回駕典禮,傳統稱為「割火」,目前鎮瀾宮改稱為「交香」,由法師從奉天宮的香爐中,連續杓三次香火放入鎮瀾宮的小火爐內,然後放回香擔的小木箱,由法師貼上封條,完成「交香」儀式。
「插香」則是在大甲媽祖回鑾途中,媽祖神轎內備有小香爐,搶香者可依頭香、貳香、三香、贊香等順序,插香並膜拜祈願,又稱為「接香」。
最後一天返抵大甲鎮後,隨即展開鎮內「回鑾遶境」,各地信徒如潮水般湧進市區,各陣頭及藝閣等綿延數公里,鑼鼓喧天,炮竹聲震耳欲聾。
晚上舉行最後的「添火」儀式時,廟門深鎖,禁止閒雜人等進入,由誦經團主持人用長杓將香擔內的香火,添入宮內的各香爐中,完成此次的進香任務。
進香前後有許多儀式以及禁忌是隨香客必須遵守的.

1.表明隨香意願--要跟大甲媽祖出門.當然要先向媽祖說明該年要跟媽祖出門幾天.要怎麼去?例如:徒步.騎車.開車.坐車等等.讓媽祖安排兵將沿途保護安全.

2.犒賞兵將--當然媽祖派兵將來維護我們沿途的安全.我們在出門前要先準備香案犒賞這些無形的兵將.感謝沿途他們對我們的照料.

3.進香旗--首次進香者.要先到鎮瀾宮購買進香旗.注意進香旗上面要寫的姓名是戶長.而非隨香客本身.拜拜後將進香旗過爐以燻附媽祖靈氣.而已有 進香旗者.事先應先到鎮瀾宮整理進香旗.所謂整理是將去年沿途綁在進香旗的護身符.全部取下.舊的護身符與拜拜的金只一同焚化.然後綁上新的護身符.進香 去程時.即到達新港前.進香旗都是打開的.沿途跟著隨香客遇廟拜廟.並逐廟燻附各寺廟的靈氣.待回程時.就必須拿一個清靜的塑膠袋包覆進香旗.沿途不再過 爐.以免沿途燻附的香氣飄散.一直到進香結束回到家裡才把進香旗打開.讓諸神佛的靈氣永駐家宅.另外進香旗應放置於家中清淨處.且進香旗非屬神明器物.勿 至於神明桌上.進香旗售價250元.4.購買豬羊份--祝壽大典當天.新港奉天宮前會百上許多豬隻.羊隻.這些是鎮瀾宮幫信徒準備的祭品.信徒無須自行準備.只要在進香前到鎮瀾宮服務台繳錢登記即可.費用為一份50元 5.起馬宴與茹素--進香起駕前三天晚上.鎮瀾宮會大開流水席.以慰問各團隊接下來的辛勞.吃完這頓大餐後.即應開始茹素.潔淨自身準備帶的清靜的身心跟媽祖進香去.一直到祝壽大典典禮完成後才可開葷6.禮儀與禁忌:

一.首次進香者應穿著全套新衣表示對媽祖的尊重

二.不得參加人士:家中有貓產子者.該年服喪人士

0 意見: